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行走时光

陶奚的博客A:行走--寻觅--发现--思考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驴友/山友/花友/鱼友/色友/书友……自然之友。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,尤喜自然风光。或为“乐活”一族。

长岸——长岸山(上):关于长安舖(附释驿、舖、隘)  

2016-01-20 11:07:16|  分类: 行走--登山--考察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长岸——长岸山(上):关于长安舖(附释驿、舖、隘) - 老陶 - 行走时光

 (1、小姑山—长安山—长岸山,古代长安舖曾在山下) 

        明代的《闽书》说,永春当时设有“县前舖     长安舖     剧头舖”。县前舖在县城,剧头舖在吾峰,而长安舖在哪?《闽书》没有说。90版县志说,“长安铺(今仙夹龙美,通南安)”,恐怕不太靠谱;《八闽通志》说的靠谱些:“长安舖,旧名小姑舖,在县东南十三都(应为十二都)”——可知明代长安舖在小姑(今岵山)地方。还有《永春州志》说长安山 ,“《泉州府志》:在小姑地方。旧为达郡通衢,舖在山下。今移东关,名尚仍旧。”——也就是说,长安舖原来在小姑地方长安山下,后来该舖移去东关,名字没改。那长安舖为何由小姑长安山下移置东关?这要从永春与泉州府城的交通变迁说起。

         古代永春通泉州府城陆路有两条,一是往南过桃溪经毗蓝岩下走旦岭到小姑,再转东南经长安社出县到南安诗山经码头到洪濑,经南安县(今丰州)到府城,这条路大致和现在S206线走向相似,宋时至明中叶,民国中期以后至今多走这条路;另一条是县城往东,沿桃溪经东平、东关,过东关桥、出鱼目隘(今隘桥)到南安秋林格地方,走九都到洪濑,这些和今日X333线相似,以下部分与前一条相同。明中后期至清末民初直至陈国辉时代多走这一线,也因此长安舖先后设在小姑与东关就可以理解了。

       那小姑的长安舖具体在哪?岵山至今有铺上、铺下、铺尾等地名,大概长安舖在铺上铺下之间吧?也有可能官道从铺上铺下间穿过,而舖在往南一点的长安社地方。长安舖原名小姑舖,估计为吉利借左近长安山名改为长安舖——当然也有可能是倒过来,长安山原名小姑山,因山下长安舖而改名长安山——这和“辽宁舰”的命名同理,可以理解。

长岸——长岸山(上):关于长安舖(附释驿、舖、隘) - 老陶 - 行走时光
(2、残存的古道——摄于长安山下,小姑溪畔) 

      古时泉永官道到小姑后大体沿小姑溪走,经石竹尖与水尾寨、长安山之间的峡谷过南无石(长安社),经泥门隘(今无存,大致在南无石/长潭桥一带)出永春县境,过塔口隘(今诗山西上塔口,距长潭桥不远)沿诗溪至码头……

长岸——长岸山(上):关于长安舖(附释驿、舖、隘) - 老陶 - 行走时光

 (3、今日小姑溪——摄于长岸地方亦即古代长安社)

       小姑的长安舖因年代久远,已无确切遗迹,可惜啦。

       最后贴一张地图示意: 
长岸——长岸山(上):关于长安舖(附释驿、舖、隘) - 老陶 - 行走时光 

 (4、泉永官道大体沿小姑溪--诗溪走,由小姑—诗山—码头……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附“驿”“舖”“隘”解释

          驿,驿站: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员及过路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、住宿的地方。“驿”一般设“驿丞”管理,“驿丞”为吏,非入流官。永春宋时曾设桃源驿,后撤驿改设舖,舖的规格小于驿。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舖:驿站,规格小于“驿”。舖视大小安排舖司舖兵数人(多寡不等)管理。永春明清设县前舖、长安舖、剧头舖等。旧时民间也以“舖”为单位计算里程,一般来说一“舖”十里,实际距离大概5~10公里。

        隘,关隘:旧时在交通要冲、军事要地、边境等地设立的关卡,一般大者称关,小的叫隘,有事时派兵驻守。永春古代有东关隘(鱼目隘),虎豹关等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